北平村:茶园满眼春摘出幸福来
记者唐晴实习生钟海钰
春雨绵绵,雨生百谷,茶色青青。
在慈利县东岳观镇北平村的岩子坡茶山上,谷雨茶进入采摘期,放眼千余亩的生态有机茶园,茶树依附绵延的青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茶香入鼻润心,春意盎然,美不胜收。茶农们头戴草帽,一手搂着小背篓,一手不停地在茶树中穿梭,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娴熟地采下丰收的喜悦。
好山好水出好茶,得益于大自然特别的恩赐,北平村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雨量充沛、山丘绵延,土壤富硒肥沃,为硒有慈利中心区,负氧离子含量高,十分适宜茶叶生长,这里产出来的茶,饱满甘醇,回甘悠久。
“来这里采茶已经四五年了,采茶虽不是一个轻松活,但相比种田来说要轻松很多,而且收入比种田要高!”茶农向才秀大姐边忙着采茶,边向记者认真示范采茶技法。“手指轻轻搭在细芽上,用手的巧劲掰断连接,过程虽然简单,但是芽叶的完整、新鲜全靠手艺,一点马虎不得。”
“我和老伴都在茶园工作,这么大年纪了,去工厂别人也不要,过来采茶方便又可以增加收入。”七十多岁的茶农莫胜明算过一笔账:一天摘40斤,每斤平均按7元工价计算,每天得元左右,一年下来便有2万多元收入。
在北平村,像向才秀、莫胜明这样的茶农,从前基本都是依靠种田或外出务工,如今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他们的收入不仅得到了改善,生活也更加自由和舒心。“茶园离家近,不用出去打工,在茶园采采茶,唠家常,身体健康,还能照顾到家里,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莫胜明布满皱纹的眼角掩饰不住的笑意。
茶山的主人、慈利县常永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凤英介绍,五年前,眼前的这片茶园还是一片荒山,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农业部门、政府和村支两委的支持、领导和推动下,建起了岩子坡、莫家湾、四条岭(野生茶园)等特色茶园,茶园总面积共达多亩。公司选定福鼎大白、中茶、龙井、黄金茶、黄金芽等五大品种,保证春夏秋不同季节均有鲜叶采摘,生产高中低不同档次的茶叶以适应各式各样的消费人群。
“尤其这特色品种‘黄金芽’颜色、香气别具一格,而且口感甚好,深受大家喜爱。此茶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含量更是高出普通茶叶许多,黄金芽娇贵难养,因为稀有,所以珍贵,目前在市场它是个无价可询的‘稀世珍宝’。”林凤英拿着几片茶叶向记者自豪地介绍着,“还有如果您是老茶客,那么您一定要来北平村,因为我们这里有树龄达六七十年之上的野生茶树园,野生茶鲜叶采下来这种醇厚芳香真的让人忍不住想要吃点鲜叶来过下嘴瘾。”
“每年三月和四月是一年中最忙时候,我们采春茶需要多个工人,忙时甚至达到一天多人,请人采茶按斤算,多劳多得,让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林凤英告诉记者,采摘期过后,还会请人对茶园进行人工除草、施肥,坚定拒绝农药除草,保证了茶叶的有机纯天然同时,真正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机会。
做好一片叶,造福一方人。近年来,北平村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茶产业,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平台、农户增收有项目。
“我们村未来要通过全村交通路网、水利设施、乡村建设、风貌装饰四个板块的提升,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有效激活、推动茶旅融合发展,集中精力将北平村打造成集茶园种植、茶叶加工与茶旅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特色美丽乡村,让愈来愈多的北平村老百姓尝到更多的‘甜头’,让茶区变景区,带动村民吃上生态饭、旅游饭!”北平村村书记卓尚勇描绘着发展蓝图。
蓝天白云风吹过,茶园漫漫飘清香,一片叶也有大力量,仿佛看见不久将来,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在绿叶下的日子更是幸福悠长…
“亲戚”来帮扶日子更甜蜜
省妇联驻慈利县东岳观镇北平村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记者唐晴实习生钟海钰
4月的北平村,茶山葱茏,生机勃勃。
走进位于慈利县东岳观镇北平村,房前屋后井然有序、村巷小道整洁干净,三三两两的妇女坐在房前的空地上晒青干茶,灰瓦白墙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美丽乡村景象尽收眼底。
一大早,省妇联驻慈利县东岳观镇北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伟东就和支村两委一道去走访慰问留守老人和妇女,话家常,及时了解她们生活中的困难,像这样的走访,是省妇联驻村工作的日常。
北平村曾经是十分偏远的乡村,没有水泥路,“山不山,水不水,田不田,土不土”,几乎是个被遗忘的村庄。省妇联驻慈利县东岳观镇北平村帮扶工作队、北平村第一书记刘伟东和村党总支书记卓尚勇带领支村两委率先垂范,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如今,这个村子变了模样——长13.8公里、平均宽8米的柏油路贯串全村通组公路60公里,水泥路入户率达98%,全村实现了安全用水,90%的家庭连上了自来水,网络实现了“户户通”……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步步变靓、变美、变好。
“多亏了他们,村里的环境才越来越好,省妇联领导还经常来看我,太谢谢了,娘家人对我们真好啊!”83岁的老人卓仁任拉着省妇联驻村工作队队长刘伟东的手,动情地说。卓奶奶年事已高,家中有6个儿女,小儿子和小女儿均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不能做重体力活。省妇联工作队多次上门看望慰问,嘘寒问暖,鼓励他们一家坚定信心,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省妇联党组多次研究驻村工作。年5月以来,省妇联在极其有限的经费中划拨万元支持北平村发展,同时争取省、市两级相关部门支持资金近万元。年12月16日,到任不久的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芳来到村子里,看民情,听民声,与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拟定出帮扶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在北平村举办了全省妇联系统村庄清洁冬季大行动启动仪式,将省妇联驻村帮扶工作、北平村全面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省妇联驻村工作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实现妇联工作执委有职、有责、有为,走出了一条村级妇联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短短一年时间,在工作队和支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全村以慈利县北平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常永农畜牧业为主的发展产业,金秋砂糖桔、优质茶叶、优质油茶、纽荷尔橙,迷迭香等产业飞速发展。
随着产业的发展,一场以改善基础设施、美化生活环境的乡村振兴攻坚仗也陆续打响。
灯亮了,路通了,人笑了;机耕道、白洋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渠修缮,还有从三合镇雷岩村村部到北平村陡溪口的一条与该村千余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路、旅游路、生活路一期工程也已全面通车。乡村旧貌换新颜,北平人有了满满的自信和自豪。
生活美了,“钱袋子”鼓了,工作队有了更高的追求,要让村民精神也“富”起来!
走进北平村“湘妹子能量家园”积分兑换点,三个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生活用品、护肤品、土特产零食等,品种多样。每种商品都贴上了相应的积分,积分获取的方式很简单,居民通过参与平台发布的各项活动上传照片或扫码进行签到,就能获得相应积分。这是省妇联探索基层妇联组织破难攻坚的创新路径。
“‘湘妹子能量家园’里的内容,包括清洁行动、教育培训、公益帮扶、创业就业等,村民和居民的善意行动都能赢得积分,比如大家积极参加妇女集体活动、采茶,拾金不昧、孝敬老人,为村里建设提建议意见都可以获得积分。”刘伟东介绍。
一项项文明创建的举措,引导着村民热心公益,构建着邻里和谐、家庭和美、村风文明的美好。
家住北平村31组的陈玲是一名全职妈妈,以前基本没有经济来源,省妇联工作队了解到她的困境后,结合村内茶园基地建设情况,与慈利县常永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商定,选送她去陡溪村古道源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学习制茶技术。半年的学习,陈玲怀揣着满腔热忱带着感恩的心,时刻不敢松懈自己,潜心学习钻研制茶技术,最终不负所托,凯旋而归,为村里为合作社带回了成熟的制茶技术。
现在的陈玲就任于常永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茶厂技术负责人一职。“在这里工作,离家里近,可以照顾家里,每天一下班,出了庄园门就到了家门口,现在我可以月入3、,真真正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陈玲由衷的感恩省妇联,“省妇联给了我一份工作,帮助我走出困境,真的特别感谢他们。”从经济来源微薄到工资稳定向好,从在家带娃到在茶厂带徒弟,甚至一度被村民誉为全村“首席制茶师”,陈玲的生活因省妇联的帮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她表示会用自己的行动回馈这一份温暖……
“工作队来的这一年村里的变化很大,特别是村民的精神面貌跟以前不一样了,家里条件改善了,我以后会积极主动参加村里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我们今后的生活更有盼头了。”55岁的村民卓尚满心里乐开了花。
从产业建设到扶智扶志,从技能培训到妇女就业创业,省妇联定点扶贫的足迹深情烙印在北平这片热土……省妇联用真心与热情,温暖着北平村的群众,村民们也把工作队队员当成了亲人,大家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工作队将继续全面实施湘妹子能量家园项目,重点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开展志愿活动,将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特殊人群贯穿到工作日常,让妇女儿童掌握新技能,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自我充实。下一步计划以村主干道为依托,建设爱心亭,打造文化、宣传长廊,将北平村打造成集产业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相信这个梦想不会太遥远。”刘伟东信心满满地说。
山还是那片山,北平村早已旧貌换新颜,从高处俯瞰,这里仿佛是山坳间绽放的娇艳花朵。一个个帮扶项目见证北平村迈上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一张张笑脸代表村民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驱策着他们为着更美好的前景继续努力奋斗。
图片丨杨旭东胡卫衡编辑丨刘子京值班主任丨向欣终审丨何绍群出品丨掌上张家界
本平台为张家界日报社所有。任何单位、个人使用、转载或者传播张家界日报社旗下媒体版权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书面授权。除法定合理使用范畴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其享有版权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