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泉市仙桥乡月塘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以“五改五化五引导五教育”为抓手,狠抓基础设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功能,通过思想、环境、产业“三变”,把昔日贫困村变成了小有名气民族村。
“要我做”变“我要做”
“月塘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地处偏远、高寒山区,连人畜饮水都要从邻近的贵定县引进,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户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0%,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因民族习惯和老辈们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致使村庄整治工作的推进遇到了极大阻碍,特别是驻村队员,还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村支两委和驻村队员精准施策、辛勤付出下,通过‘三抓’模式,引导教育先行,转变干部和群众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村寨治理和农业产业发展,使全村超前顺利脱贫。”月塘村支书陈方满怀自豪的说。
月塘村通过抓党建提高村支两委和驻村队员战斗力、抓主题教育提升干部素质、抓宣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三抓”模式,通过与州统计局、市民政局、市殡葬公司等帮扶单位部门开展双向组织生活会、团建会等形式,提高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思想认识和凝聚力、战斗力。召开余次院坝会,走进一家一户,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风俗习惯和家庭教育习惯。在各村组开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自强教育等活动,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得到全面改变,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从以前的“只关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到“村寨上的建设人人有责”。
脏兮兮变亮堂堂
“第一次来到这里,牛马鸡狗粪便随处可见,房前屋后脏乱,村民干净卫生意识淡薄。但经召开十多次院坝会,组织寨上有影响的群众、年轻骨干和村民代表到村寨整治开展得好的地方参观后,大家的思想慢慢发生了转变,真正把村寨的环境从脏兮兮变成了亮堂堂。记得在组织组上集资筹钱搞村寨建设的时候,第一天晚上,就只有村支书陈方和贫困户金应成2人到场捐款,但第二天晚上,大家都积极捐款,有25人在按户捐款的同时还额外赞助,共筹集资金4.6万元。村民的举动感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福润集团、殡葬服务公司和平安爆破公司积极捐赠,纷纷鼎力相助,分别捐出10万元参与建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另外支持项目资金30万元。但还是与整村整治村容村貌所需资金还相差甚远,因自7月份治理以来,共投工投劳折合人民币就高达万元,所以,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就成了关键。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三处了!”市民政驻村队员向洁兴奋的说。
随着她手指的方向,首先看见了花坛和文化墙。这花坛,是砖瓦混合搭建,非常漂亮有型,砖看着展新,但瓦却很陈旧,经过介绍,才了解到这砖是新购买的,组上有小货车的村民主动承担运输,但是只收油钱。而瓦,则是拆掉的危房或不住的房子上的瓦,这真是“废变宝”。这文化墙,则是市民政局通过与市老年大学联系,由市老年大学同志经过十多天日夜兼程绘制而成,壁画栩栩如生、字体铿锵有力且含义深远。其次,印入眼帘的是景观池,清澈泉水顺着假山流入池内,实木护栏环绕池边而建,池畔小路更是用鹅卵石铺出苗族服饰上绣花的样式,据说,假山的石头都是村民们从山上挑选合力抬来砌成,鹅卵石则是从18公里外的大花水挑选运来。最后,指向了休闲广场和民族长廊,走到长廊边缘往下看,才知道堡坎足足有20余米,这得需清理多少垃圾,得找多少石头,得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啊!
看着大气的迎宾石、水泥硬化平整的入组路、瓦片砖石混合相砌的花坛、优美的文化墙、富有创意的景观池、宽敞的休闲广场和威严的民族长廊,各处都干净整洁,无不给人带来一种震撼,感叹乡村也能建设如此美丽。但谁能想到,曾经的入组路是泥泞坑洼,两旁的花坛是杂草丛生,景观池是牛马洗澡的“天堂”,水面牛粪、生活垃圾漂浮,而休闲广场和民族长廊是村寨堆放垃圾的地方,苍蝇横飞、恶臭千里。
传统农业变特色产业
“以前村民都是种玉米为主,产量低、利润少,从年开始,试着种植太子参,那时候只有20多亩,后面我们村成立了合作社,引进了种植大户,规模就扩大了,去年的多亩除去各项成本,利润达万多点,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很多人都愿意种,也更愿意来务工了。我们村还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产业,切实带动了村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传统农业转变为特色产业,村民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月塘村委会主任罗云脸上溢出笑容说。
聚精会神的听着罗主任的介绍,突然回神,透过车窗又一幕美景展现在眼前,50多位穿着苗族服饰的“美女”们正在田地里忙活,有说有笑,却不停下忙碌的手。据罗主任介绍,她们正在种植太子参,面积50亩,栽一天可以获得80元报酬,这是村合作社的农业产业项目之一,待太子参种完时,还种植刚从云南省通海县考察引进的水果玉米亩,这水果玉米亩产1.6吨,且可以种植2季,是很好项目,既能有好收益又能让她们在“冬闲”季节有活干。
据了解,月塘村主要产业有绿茶种植亩、中药材种植(钩藤、迷迭香、太子参、覆盆子)0亩、天麻种植0亩、草棚鸡养殖一万羽、生猪养殖0头、牛养殖0头等。村级于年4月建立合作社,并实行村社合一,覆盖贫困户户,实现覆盖率达%。生猪养殖利益联结覆盖户人,实行分红形式参与,并全部受益,分红金全部发放到位。特惠贷81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
月塘村的变化有目共睹,坐实了美丽的称号,名副其实的出了名。在年全市“五改五化”观摩中荣获第三名,全乡“五改五化”观摩第一名,谷顶招组荣获全省“文明村寨”荣誉称号;在年荣获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年荣获市级“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荣誉只代表过去的辉煌,我们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村支两委、驻村队员和村民的团结奋进下,月塘的明天会更好,生活水平会更高,知名度会更响亮。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何广
通讯员胡辉罗阳
编辑孙梅梅
审编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