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已高三丈,金炉次第添香兽”——李煜《浣溪沙》
在中国的古诗词里,关于熏香的描写比比皆是,可以说是俯拾可得,例如宋·吴文英:“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还有自唐·徐铉的“朝衣旧识熏香史,禄米初营种秫田。”等等。可见,熏香在我国古代早就是文人雅士们日常生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从历史典籍上看,我国对香料的认识和使用都很早,在先秦就有相关的记载,有的故事还十分有趣。
《晋书·贾充传》就记载有一个故事:贾充是西晋时期的大臣,权势很大。他的大女儿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更是专权一时。贾充的小女儿贾午据说也长得十分漂亮。贾允十分疼爱她,没有把她急着嫁人。
当时有一个年轻帅哥,叫做韩寿,是贾充的手下文官。贾充每次会见宾客,贾午喜欢偷偷躲在窗户后面偷看,有一天她看到帅哥韩寿之后,就瞬间心动了。通过婢女的联络,一来二去两人就好上了。
当时西域进献了一种奇香,沾到衣服上,一个月都不会散去。皇帝也非常宝贵这种奇香,满朝文武中只赐给了贾充和大司马陈骞。
贾午因为非常喜欢韩寿,就偷拿了贾充的奇香,送给了韩寿。韩寿居然也一点都不藏着掖着,自己直接就用上了,奇香果然特别,独特的香味引得众人纷纷“与寿燕处,闻其芬馥”。后来,贾允知道事情原委后,便顺水推舟将女儿贾午嫁给了韩寿。这便是一段关于“窃香”的佳话。
上面的故事说明在中国古代,贵族、士大夫们生活中使用香薰已经是十分普遍的风习了。无论魏晋,唐宋以来,从域外进口的香料是越来越多,人们对香料的靡费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宋徽宗宣和宫中,“用龙涎沉脑屑和蜡为烛,两行列数百枝,艳明而香溢”。皇上奢侈,臣下也排场。蔡京,蔡太师一次焚香就花费五六百缗,这在当时的高官中都算是很高的消费了。
熏香,从庙堂之上,到朝野之下,一时之间,风气盎然。历元明两朝一直延续到清、民国、至今。
熏香的香料品种很多不下一百多种,大多取自于动植物,产地多出在南海和西方诸国。其中又主要以大食(阿拉伯半岛)、真腊(柬埔寨)、和阇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为最多。
各个时期的好恶不同,造成了各个朝代不同的香料流行。但大体来看,主要还是以:龙涎香、乳香、笃耨、沉香、龙脑、檀香等最为受欢迎。此外,还有麝香、苏合香、安息香、丁香、降真香、木香、蕙香、都梁香、兜娄香、迷迭香等等。
这就是一件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炉身上部和炉盖铸出层峦叠嶂的群山,山间点缀有猎人和野兽。全器饰以流畅的错金花纹,色彩绚丽。
唐宋以来的香炉多制成狻猊、麒麟与凫鸭之状。唐宋诗词中经常提到的“金兽”、“金猊”、“金鸭”、“鹊尾”等便是指此类鸟兽形香炉。如下图
铜金兽香炉莲花鹊尾铜香炉明宣德年间以风磨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香炉,其“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里之间”,为炉中精品,世称“宣炉”。
现代考古中,人们还在迄今大概年的西汉墓里发现过一件特殊的熏香炉具,它就是古人用于被褥中熏香的被中香炉。
它的外壳是用两个镂空的半球组成,打开香炉后可以看到中间是放香木或香料的半球状炉体。在外壳与炉体之间有两层同心圆环,炉体的两端各有一轴,支撑在内环上,能自由转动。内环外的两端也各有一轴,支撑在外环上,能自由转动。外环的外两端也各有一轴,支撑在壳体上,能自由转动。三个旋转轴互相垂直,各环相互制约,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不管香炉怎么转动,都能保证香炉的炉体保持水平位置,使香木或香料不会倾覆外泄。技艺之高超、心思之巧妙让今天的人看了也不得不赞叹不已,啧啧称奇。
我国古代不论是对香料的认识,还是熏香炉具的制作都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的其他民族和国家,这是我国自古文明繁荣和国力强盛的见证。要知道,在现代香水的发明和使用之前,欧洲的味儿可大着呢……希望这篇小短文能让大家对古代熏香有所了解,同时也爱上更多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