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活细节要靠女人,但摩擦才能生热,一个人再怎么折腾,也不会产生恒久的温度。生活怎么可能会分裂成奋斗、挣扎和好好过日子这几部分?家的温暖不是轰轰烈烈,也没有大起大伏,但却是折射到每个细节里对生活的热情,对家人对爱人的关怀。蒋勋曾说,你看到了美,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家庭如果很有温度,回到家里,是多么让人幸福和有仪式感的事情啊!属于家的“温暖”和“好时光”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发掘它,体会它,创造它,感受生活是最好的修行。
前不久我的一个女友离婚的消息,让我们整个朋友圈都颇为惊讶。她和她先生一直被奉为婚姻幸福典范——丈夫稳健多金,是不断上升的商界精英;太太精明能干,自己经营的会所风生水起。两人结婚十年,有大宅豪车,一起出席社交场合,看上去也一派祥和。
但女友却说,她这个家,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是温度。她家有司机、有保姆,装修有设计师、有工人,理财有专业顾问,但缺少的却是一个一起过日子、有事互相搭把手,没事一起聊聊天的男人。女友这样描述她遇到的问题——彼此忙碌并不是根本原因,大家都是有事情做的人,但问题产生于渐渐而生的一种淡漠。在这种淡漠下,生活中一些细小而温暖的瞬间不见了,比如一起为吃什么而讨论半天,晚归时的接送和等候,一起有说有笑的闲谈……一次我让先生去地下室取一瓶酒,他竟然愣在那里,因为他从来也不知道家里的酒放在哪里……我感觉自己用尽心思,但生活在这种冷漠下,渐渐只剩下了一副‘很和谐’的表象。”
很多人不理解,会说我这个女友太作,男人能挣钱不就够了吗?但女友说,问题是现在的女人也一样强大啊,他会挣钱,我也会,我这么努力,不就是为了有能力对婚姻和生活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吗?如果我们都能各自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成立家庭?还不是希望过一种有爱有情感有温度的生活吗?都说生活细节要靠女人,但摩擦才能生热,一个人再怎么折腾,也不会产生恒久的温度。
家的温暖是折射到每个细节里对生活的热情
那么到底怎样的家,才叫做温暖?关于家的温暖,有怎样的想象、追忆和期待呢?和女友的聊天,让我又重新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小时候,温暖是那些懒洋洋的星期天,爸爸会用清脆的炒菜声叫醒睡懒觉的孩子们;妈妈发号施令,让一家人一起扫地、擦玻璃,然后一起在干干净净的屋子里吃饭、看电视。
单身时,那个可以邀请朋友一起欢聚的地方,便是自己最温暖的家。笨手笨脚煮出的菜被一抢而光,大家一起喝得烂醉,一起哈哈大笑,朋友们送的香薰蜡烛、毛毯、漂亮的杯子,摆满小小的房间。盛满欢笑、落寞和自由自在的家,最温暖。
结婚后,家的温暖是丈夫一边提醒你,别光着脚在地板上走,一边把一双拖鞋递到眼前;清晨女儿送你到门口,大大地亲你几口;长途差旅后,刚走进小区,就仿佛闻到了自己家熟悉的味道,内心漾起的归心似箭;落雪的冬日,一家人一起围坐沙发,裹着柔暖的羊绒披肩,喝着浓香的热巧克力,那种舒舒服服待着什么也不做的温馨感觉……
家的温暖不是轰轰烈烈,也没有大起大伏,但却是折射到每个细节里对生活的热情,对家人对爱人的关怀。它会让你那么真切地感受到大蒜迷迭香烤小羊腿的香味,能看到阳台上植物萌发出的新叶的美,也能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想着给家里的沙发上添置一条柔软的新毯……
一个朋友十年前举家移民到加拿大,他在几家学校教中文,养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比起在国内时可谓艰辛。也有人劝他回国发展,让妻子带着孩子在国外继续上学,但他觉得,无论生活难易,前提总是一家人要在一起。
他说这些年生活虽然不能称作多么富裕,但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非常知足。他经常回到家就累得在沙发上睡着,女儿总会悄悄给他盖上毯子;每次吃完饭,小儿子会给爸爸分餐巾纸,一张大大的餐巾,撕成两半,自己一半,爸爸一半……节假日,他们全家一起旅行,他会给妻子和孩子买礼物,价值不在高低,但生活的喜悦和幸福感受,却是货真价实的。
他说,不明白很多人经常抱怨,大城市压力大,只能苟延残喘地假装生活。生活怎么可能会分裂成奋斗、挣扎和好好过日子这几部分?这就像是一张纸的两面,你永远不可能把要过的日子和要付出的努力、拼搏分裂开来——先挣了钱,再好好生活;先有了大房子,再认真对待每一天……
学会发现和创造属于家的“温暖”和“好时光”
台湾学者蒋勋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们从年轻开始,就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人与人的感觉,但工作忙碌之余,你还是一个人,你必须每分每秒提醒自己回来做人的部分。你看到了美,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
而找回这份美的感觉、这种温暖感受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先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更不需要先拥有三环以内的房子和排气量多少的汽车。就像蒋勋所说,去触摸一片叶子,去闻一下在很热的夏天下完午后暴雨的气味,那是我们都有记忆的感觉,会引发我们的感触和感动。
小时候最早看的日剧要属山口百惠的《血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幸子头,而是每当他们回家的时候,都会很大声地喊:“我回来啦!”
每到这样的镜头,父亲总是带着一点嘲笑地说,喊那么大声,感觉有多大功劳似的。但这份“很大的功劳”却是让人感觉到这样的家庭很有温度,回到家里,是多么让人幸福和有仪式感的事情啊!
属于家的“温暖”和“好时光”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发掘它,体会它,创造它,感受生活是最好的修行。
来源:中国妇女报